1. 基本情况
我们国家的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2. 苗族语言分布
苗族人的语言统称为苗语,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苗语曾有文字,但已经失传。现时在中国的苗族采用的文字是中国语言单位在1956年10月为中国的三大苗语方言发明的拼音文字,采用了26个基本的拉丁字母作为声母、韵母及声调的标示。各地的苗语有不同的复杂程度,但简单来说,受汉文化影响愈大的地区,其语言的简化程度及汉字词使用的程度也愈高。苗语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分支:湘西方言,100万人;黔东方言,200万人;川黔滇方言,300多万人。当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又分为川黔滇、滇东北等多种次方言。国外苗族的语言基本都属于苗语川黔滇次方言。苗语的三个分支和瑶族的布努语等语言同属苗语支,而苗语支与瑶语支共同组成苗瑶语系。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没有具体语言文字,都是用诗歌和故事口语代代相传,解放后政府才组织相关专家文人整理和编制苗族文字,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称东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还有一种划分方法则是把湘西方言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次方言,其下又分六个土语。
3.苗族语言的现状
苗族过去无文字,本世纪初,在黔西北威宁石门坎地区传教的英国人坡拉德同苗、汉族知识分子杨雅各、张武、李斯提文等人配合使用部分拉丁文字母和一些记单符号,以石门坎苗族的语音为标准音,创造了一个拼音文字,称为"坡拉丁文字母苗文"(俗称"老苗文"),用以翻译基督教圣经,编写课本,记录苗族民间故事、诗歌以及记事等。40年代,操川黔滇方言东北次方言的部分苗族迁徙并定居在今洗鸭河乡新池村,将"坡拉字母苗文"传入紫云,现仍在通用,而且新池小学用该文字及汉文字进行双语教学。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培养了大批包括苗族学者在内的语言学家,对全国苗族语言进行了普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创制了东部、西部、中部三种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但由于苗族内部支系复杂,语言差异很大,极难统一[1] 。
有学者总结了解放后对于苗语的研究和划分,其主要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苗语普查工作组的划分方法。他们把苗语分为东部方言(以湘西为中心)、中部方言(以黔东南为中心)、西部方言(主要分布于川黔滇广大地区),以及滇东北方言。在四个方言下再划分为六个次方言,六个次方言下又分十一个土语,另外还有五种苗语被单独列了出来。
第二种划法是王世辅主编的《苗语简志》里的划分。苗语主要分为湘西方言(又称东部方言)、黔东方言(又称中部方言)、以及川黔滇方言(又称西部方言)。其中湘西方言又分为两个土语,黔东方言下分三个土语,川黔滇方言下分七个次方言,然后再分十三个土语。
由以上划分法可知,东部方言(湘西方言)的划法有两种。第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第二工作队的划分法。分为两个次方言五个土语,即为东部次方言(南部土语、中部土语、北部土语)和西部次方言(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其中南部土语主要分布在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的大章和小章(即现在的小章乡);中部方言分布在泸溪县的西北部,吉首市的东部和古丈县的南部;北部方言主要是龙山县的南部;东部方言分布在花垣县的东部,吉首市的西部和北部,保靖县的东部,古丈县的西部和凤凰县叭仁乡一级湖北的宣恩县;而西部方言分布在凤凰县(除叭仁乡),花垣县的大部分,保靖县的西部,吉首市南部,还有四川、贵州、广西以及湖南怀化的某些地区。
第二种划法是王世辅先生的划法,主要分为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
以下是六个土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第一土语:
湘西自治州凤凰县(除叭仁乡),花垣县(除排碧、排料、董马库、长乐和窝勺五个乡),吉首市的南部和凤凰县交界的一些村寨。怀化地区的新晃侗族自治县米坝苗族乡、麻阳苗族自治县的石羊哨乡、郭公坪乡和江口镇等。贵州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全境,以及榕江、紫云的少量苗族。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梅江,石堤和龙池几个乡镇的部分村寨。广西南丹县的小肠镇,车口镇,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下坳乡。使用人口大约76万9千人。
第二土语:
花垣县的排碧乡,排料乡,董马库乡;吉首市的矮寨镇,寨阳乡,社塘坡乡,己略乡以及吉首市马劲坳镇,毛萍乡,吉首市直,乾州镇的部分村寨;保靖县的夯沙乡,堂郎乡,葫芦镇;古丈县的默戎镇和坪坝乡的部分村寨,凤凰县的叭仁乡;湖北宣恩县的高罗乡小茅坡营。使用人口大约12万人。
第三土语:
湖南省保靖县的水田河镇,中心乡;花垣县的长乐乡和窝勺乡,使用人口大约3万人。
第四土语:
泸溪县的小章乡和解放岩乡的牛场村。使用人口大约6千人。
第五土语:
泸溪县的梁家潭乡,潭溪镇,洗溪镇和八什坪乡的部分村寨;吉首市的排绸乡,丹青乡,排吼乡以及太平乡的部分村寨;古丈县的坪坝乡和河蓬乡的大部分村寨,以及山枣乡和岩头寨乡的少数村寨。使用人口大约4万8千人。
第六土语:
龙山县隆头镇的新双村和里耶镇的太平村的部分人;永顺县首车乡傍湖村和梭塔湖村的部分人;另外龙山县内的内溪乡沙湖溪村和长潭乡的江溪村有残存。使用人口大约300人。
|